小学教师精彩演讲稿
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、性质等来划分,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,那要怎么写好演讲稿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精彩演讲稿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小学教师精彩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作为教师,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,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。作为学生,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,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。所以,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,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,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。
学生在学校里学习,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,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。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,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,对学生的影响要大。由此推断,作为教师,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,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,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,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,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。因此,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。
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。除了道德,教师的学识、权力、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。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,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,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。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,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。这力量才是长久的,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,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。因此,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,学识、权力、外表等加在一起,也远不如道德重要。
对教师来说,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。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,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、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,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,才能真正得到。
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,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。相互学习、相互尊重。
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,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,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,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。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,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,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。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,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,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,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,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,达到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。
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,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,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,为学生做出表率。
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。但是,在传播知识、播种文明的校园里,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,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“专制”的代名词,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。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,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,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,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。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,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,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、生活散漫、胸无大志等等。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、有根据的,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接受的。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,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,而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,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,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。显然,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,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。
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,也是教师群体问题,即风气问题。个人师德不好,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“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”的坏影响,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。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,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,其危害性就大了。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,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。
这些年来,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。大到学校乱收费、“吃”学生、拿学生,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,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。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,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。一般说,行风不正,必然师风不正。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,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。而特殊说,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,因此,有时师风正,也可带动行风,行风正,又可影响世风。所以,任何时候,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。
总之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教师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,从而推动教学内容、方法的创新,是大有用武之地的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,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,“为人师表、教书育人”,“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,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。
小学教师精彩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身为一名人民教师,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: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,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?是优美的语言?是广博的知识?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?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: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、广博的知识、丰富的教学经验,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。
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,它是师德的核心,它是熊熊的火炬,点燃学生的梦想;它是指路的明灯,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。
鲁迅先生有句话:“教育是植根于爱的”爱是教育的源泉,教师有了爱,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,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,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。全国劳模、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,“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,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!”
教师对学生的爱,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、无私的、没有血缘关系的爱,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。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。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,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,就会“亲其师、敬其师”,从而“信其道”,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。
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,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,“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,引起你的思考、关怀和担心,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,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。”正因为爱,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,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,所以对教育、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。真正的教育,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。
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,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,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,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,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。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,爱身边的一草一木。
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:“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,它总在创造奇迹,创造新的人。”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,我甘当采蜜的花朵;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,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;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,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;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,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 ……此处隐藏2035个字……,可以说,我是既兴奋又忐忑的来到了这里,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,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要站在三尺讲台上;也从没有想过自己回来到距离县城那么远,又这么偏僻的地方;更没有想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那么的大。或许只能说,这就是缘分!
在最初的教学中,我遇到了从没想到过的困难,不知道该如何备课,如何上课,如何组织课堂,如何管理班级,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批改作业……,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压力包围着我。我该怎么办,是去是留,是甘于平庸还是迎难而上,我不断的问自己。我是一个不轻易服输的人,别人能,我也能!于是,我努力钻研教学,学习教学理论。令我幸运的是,我遇到了一个团结向上,开拓进取的集体。在学校里,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我指点迷津,让我不断从迷茫走向成熟,学校领导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,帮助我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,让我倍感温暖很温馨,更给了我前进的动力。我不会备课,老师们就跟我讲备课的各个环节;我不会上课,老师们都积极地让我去听他们的课;我不理解某节新课的教学重点,甚至某一道题的设计理念,他们都会给我细细讲来。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什么叫"新课改",什么叫"合作",什么叫"创新"。
慢慢地,我融入到了这个新的充满活力的集体,融入到了工作中去。
很快,XX—XX学年度开始了,这是我踏上教学岗位的第二年。在过去的一年工作中,我不仅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,而且在面对学生时更多了一份疼爱与宽容之心。因此,学校在给我分配新任务时,我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,我要做一位仁者,要做一位智者,我更要做一位爱心使者。
当有学生上课说话时,我不再大声呵斥,而是会用无声的眼神暗示他,他违反了课堂纪律,我不再按捺不住性子,用我所谓地大道理教育他们,用粗暴地言语训斥他们,而是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委屈和不满;当有人未完成作业时,我不再只是简单地当堂惩罚他,在大家的面前伤害他的自尊,而是会轻声地问“作业怎么没做完呢?”;当有人做错题时,我不再十分烦躁地说:“这都不会吗?老师没讲过吗?”而是会耐心地一一讲解,直到他弄明白为止。总之,我不断地告诉自己,不要再像最初的教学日子里那样,轻易对孩子们发火,他们是天真无邪的。要学会对孩子们宽容,因为对他们宽容,就是对自己宽容。
的确,慢慢地我真切感受到,学生们的心灵是纯洁的,眼睛是天真无邪的。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最纯真的,他们也是最懂知恩图报。很多时候,那一瞬间幸福,那一丝丝甜蜜的滋味都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。
我永远记得那天的场景。上课铃声响了,我像往常一样去上课。走在教室走廊上,我似乎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奇怪的感觉,教室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静。我纳闷儿:发生什么事情了?当我快到教室门口时,“咣当”,教室的门突然关上了,我被关在了门外!我很生气,想用力推开门,质问学生“这是要干什么!”可是我并没有这么做,我想:“也许是哪个孩子无意间的举动,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发脾气,影响了一群孩子的心情。”于是,我用最短的时间调整情绪,走进教室。
的确,教室里弥漫着不同以往的气氛。孩子们都仰着头,笑眯眯地瞅着我,我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。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,心想:一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。于是,我也笑眯眯地,故作玄虚地对孩子们说:“不知哪个小捣蛋把门关上了,要干什么?”
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,纷纷用小手,指着黑板。我赶紧回头看黑板,大吃一惊。黑板上贴满了孩子们,手工制作的蝴蝶结和买来的各种各样的气球,上面还写着好多话,“老师,您辛苦了”,“老师,我们都爱您”……一下子我的眼睛湿润了,感动地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我突然发现,孩子们是最懂人情、知恩图报的人。你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,他会还你一颗温暖的心;你给他甜蜜的微笑,他会送你发自内心的笑脸;你给他一句赞美、欣赏的话,他会铭记在心!那我们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?
这是一件再也普通不过的小事,但就那一瞬间,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!
短短2年多的教书生涯,让我感受到:真爱—无价,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自己。自从当上老师,我的人生观得到彻底的转变和升华,我再也不觉得“爱学生”是口号。我深深体会到爱学生,是超越亲人和朋友间的真爱!
教育需要真心的付出,才能赢得会心的微笑;教师要有发现的眼睛,才会有教学的精彩;教师的一言一行,渗透在教坛的每一瞬间。只要心中有爱,只要肯付出,我相信,我一定会成功!
我的演讲完了,谢谢。
小学教师精彩演讲稿6尊敬的老师、可爱的同学们:
雨果曾说过:“花的事业是尊贵的,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,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,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。”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,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。
“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,只有对“怎样做一名好教师”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,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。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踏上三尺讲台,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。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?我认为:
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。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,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,颈不能转,腰不能弯,腿不能曲,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。但他不悲观、不忧伤,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,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。
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、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,都感动得落泪。他深情地说:“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,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,把知识献给人民。”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,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,还需要以德立身、以身立教。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,甘为人梯,像“春蚕”吐尽青丝,像“蜡烛”化成灰烬,把毕生献给事业,献给学生。
教师工作的“示范性”和学生所特有的“向师性”,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。孔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、模仿的对象。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,从自我做起,率先垂范,作出表率,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,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,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,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,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,学生才会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进而“乐其道”。
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,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。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,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。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,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,容易形成特别性格,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、热情鼓励、耐心帮助,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“心中的坚冰”,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。
史烟飘过,回看今天。师者为师亦为范,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。走上三尺讲台,教书育人;走下三尺讲台,为人师表。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,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。因此,师德,不是简单的说教,而是一种精神体现,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!师德需要培养,需要教育,更需要的是——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!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,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!
文档为doc格式